在我市老城区,有一处为人们熟知的重要地名——天妃宫。作为地名,它在明代时期就出现了。今时,天妃宫旧址处建成了文化记忆广场,人们从中可领略与它有关的历史变迁。
天妃宫旧址大致位于今日横港北岸、车站路西侧的天妃广场区域,紧邻上海城商贸圈。天妃广场便是以天妃宫命名,在广场中间的绿地上,有一处天妃雕塑景观,映照了天妃宫的历史身影,景观上的短短几行文字,讲述了有关天妃宫的悠远故事。
天妃宫旧址南侧、今横港的位置是靖江最古老的临江渡口澜港口所在处。明代靖江建县后,澜港口快速发展,成为靖江南渡的主要渡口。明崇祯年间,社会各界在此处推动兴建了天妃宫,供奉妈祖神灵天妃娘娘,筑于江滨,祈愿江水平顺、摆渡平安。庙堂带动渡口兴盛,周边集聚起小商买卖,热闹非凡。
随着天妃宫的作用越发重要,明清两代的知县格外关注此庙。清康熙年间,知县郑重重建天妃宫,乾隆年间的知县牛兆奎与绅士又移建天妃宫,扩大规模,并专门拨捐香火田,用香火田得来的收入,保证天妃宫的日常运营。当时,天妃宫拥有官厅三间、正殿三间、后禅堂五间,两侧厢房八间,庙宇面临长江,气象万千。
此后的数百年间,天妃宫成了靖江古县城外、长江渡口边的耀眼地标。人们对天妃娘娘也十分仰拜,留下了美好传说。传说中正是因为天妃娘娘的坐镇,才使长江中的水怪在拱塌江北大片土地、将至天妃宫时望而怯畏,从此不敢兴风作浪,靖江旧城得以保存。自此,靖江得以继续向南涨滩,涨出了大片土地。
清朝末年,沙上地区涨起并陆,间接地削弱了天妃宫的社会价值,庙堂渐衰。新中国成立后,旧庙被改建他用,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不过,天妃宫的地名保留下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奋勇争先的靖江人在天妃宫旧址和周边区域大力发展工业以及交通运输、教育事业,各类工业厂房、客运站、小学纷纷出现,天妃宫旧地附近迎来了现代化的蓬勃发展。
工业记忆也是天妃宫旧址不可磨灭的时代痕迹之一,原双鱼食品公司、冷冻厂等靖江重点企业就在此起步壮大。在现在天妃广场的东南侧,这里分布着反映靖江肉脯、纺织、机电、汽配、空调等特色产业的石材浮雕,此外还有锚链、泵阀等实物展示,工业文化气息浓厚。
沧海桑田,物换星移。天妃宫从明清时的滨江古庙,到二十世纪下半叶的重点工业区,再到如今的城市口袋公园,变化颇多。但不变的是,这里从古至今保留着天妃宫之名和天妃娘娘的传说,这里也一直是靖江历史上各时期的文化地标,沉淀了独特的民间文化历史和传统工业文明,并开拓着新时代城市新景观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