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1亿!11825米!靖江长江隧道工程最新进展!
  • 资讯类型:热点关注  /  发布时间:2022-05-17  /  浏览:3513 次  /  

作为国内在建最大直径的盾构隧道和国内在建承受水压最高的公路盾构隧道,江阴靖江长江隧道建设步伐正在加快。
……

“右线‘匠心一号’盾构机已连续安全穿越两个一级风险源,顺利掘进400余米。”中铁十四局项目负责人王晓琼表示,“接下来,将继续超前谋划、精心组织,向高质量、快进度、固安全的目标持续迈进,为盾构机7月上旬穿越江北大堤的目标作冲刺准备。”

——以上节选自《新华日报》5月10日报道《开足马力,江苏交通重点工程加速推进》



今天,小盾带大家一起来看看
这项“超级工程”面纱的背后
有哪些“神秘力量”加持?

江阴靖江长江隧道工程项目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加快建设交通强国”重要指示的重大举措,对落实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是长江两岸人民期盼已久的民心工程。该工程北起靖江公新公路,南至江阴芙蓉大道,采用盾构隧道形式穿越长江。

该工程具有“大直径、长距离、高水压、新理念、高品质”五大工程特点。隧道段长6445米,盾构区间4952米,是长江上第二长的隧道;盾构机开挖直径16.09米,穿越地层主要为粉质粘土及粉细砂层,为目前国内在建最大直径的盾构隧道。隧道最低点位于江面下82米,水压达8.2巴,是国内在建承受水压最高的公路盾构隧道。隧道一开工就收获极高的社会关注度,目标是致力于将工程建设成——交通强国工程建设江苏样板标志性工程、中国高水压大直径盾构隧道建设创新工程、国际领先智慧建管养技术综合应用品质工程、国际首创流动环境友好空间的绿色隧道示范工程。

一系列“新数据”和“新标签”,赋予了这项“超级工程”高质量建设的全新要求,更考验着大盾构专业团队在长江上又一超大直径盾构隧道工程中践行使命担当。

“进场以来,我们团队坚决贯彻落实高标准要求,协同江苏省建科院等多家科研单位搭建科研平台,以技术创新引领超级工程高质量建设。”王晓琼介绍。


成型隧道

聚焦痛点难点
解决行业难题

长久以来,受到自然因素和施工工艺的影响,盾构工作井(明挖法施工)侧墙渗漏成为行业通病防治难题。

而江阴靖江长江隧道工程作为江底公路高速隧道,盾构工作井进行深大基坑开挖难度大,主体结构限于施工工艺,侧墙浇筑只能“盲打”,普通砼往往无法充分填充至环框梁底,容易形成渗漏,极易影响到隧道结构寿命,造成隧道使用安全等负面影响。成立初期,项目部就将攻克此项技术难题作为重点内容,激励项目团队攻坚克难。

项目总工吴烁介绍,他们成立了以王晓琼为首的攻关小组团队,提前谋划,多次组织骨干成员开展技术讨论,深入施工一线进行技术攻关,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并优化改进,尝试使用高流态自密实混凝土,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试验、浇筑工艺试验。


混凝土试验模型

为验证其可行性,2021年以来,他们在地面以1:1比例模拟地下工况,历时71天,历经6个试验阶段(配合比试验→水桶试验→缩尺试验→足尺试验→现场模拟试验→实体浇筑),30余次试验,确定了混凝土扩展度、倒塌等各项性能指标。通过对关键工艺、工序的控制优化,对工艺成果进行全面分析总结。最终,成功解决盾构工作井侧墙渗漏难题,浇筑的近2500平方侧墙达到“零渗漏”,同时也实现了自密实大体积抗裂混凝土在工作井侧墙施工行业内的首次应用,已固化成工法并形成专利。


光过渡段成型实体

超前精准施策
盾构掘进蹄疾步稳

连日来,工程盾构施工正全力推进,“匠心一号”盾构机日前刚刚连续穿越两个I级风险源,穿越智慧管理指挥中心和钱怀兴六圩村房屋群,地表累计沉降量控制在0.5毫米以内,实现了“零扰动”安全穿越。

“此次安全穿越,也标志着盾构施工实现了‘首战告捷’!”吴烁说,这些都离不开前期做的大量准备工作及过程中的精准把控。

工程施工的整个盾构掘进过程将多次下穿敏感构建筑物、有害气体区域,不良地质掘进距离长,对盾构系统性和可靠性要求极高。

为提高设备的适应性,项目部依托集团公司、大盾构公司多年穿江施工的丰富经验和技术积累,多次优化提升选型设计方案,对盾构机进行了创新设计,升级打造16米级超大直径盾构机“匠心一号”——配备常压式软土切削刀盘,刀盘均布特殊的可更换式刮刀,具备磨损探测、温度检测功能;首次采用超声波软土探测探头,提前感知前方障碍物,同时拥有开挖仓伸缩摄像系统,使开挖仓状态可视化……尤其在以往惰性单液浆的基础上,升级为双液浆模式,首次在长江隧道施工中采用同步双液注浆,能够实现管片从盾尾脱出时背部的密实填充,在短时间内形成一道固结体,限制成型管片的位移和上浮,达到快速稳定的效果,有效抑制盾构施工沉降,提供一道有效的隧道防水屏障,并且能够改善隧道的成型效果,同时可提高对地表及周围建构筑物的沉降控制精度,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实现超大直径盾构机、高水压下掘进,隧道滴水不漏。


“匠心一号”始发

项目部还依托信息化手段,将先进的设备、仪器、厂房等数据接入BIM协同平台与物联网、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建立智慧管理指挥中心,实现盾构掘进参数、施工现场实施监控,提升数字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管理水平,不断加强源头化质量管控。

“此次安全穿越两个I级风险源,也验证了全断面同步注入双液浆技术的良好效果。我们通过对比注入即凝结的技术,快速地稳定地层,控制沉降,有效控制管片上浮,实现‘零扰动’。这也为后续穿越长江及多处I级风险源奠定基础。 ”项目盾构经理游少强介绍。

穿越期间,他们还提前对风险控制及施工参数进行重点研究,借鉴公司多次穿越长江和类似软土地层的经验进行参数优化,掘进时对盾构机实施全过程、全流程管控,对主要风险源、施工参数控制及变化等进行细致研究与监测,以严格执行施工方案、科学动态调整参数、严控拼装注浆过程细节、加强风险应急管理为主思路,确保了安全、高效穿越。

目前,盾构掘进蹄疾步稳,为7月上旬穿越江北大堤的目标作冲刺准备。

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打造环境友好绿色工程

“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是长江经济带发展总基调,也是工程绿色施工一以贯之的高标准要求。

进场以来,项目团队依靠技术创新推动环境友好绿色工程建造,就绿色建造及流动环境友好空间关键技术,包括盾构渣土及废浆的绿色环保处理技术研究与应用、管片混凝土高性能免蒸节能制备技术研究等,开展网格化精准监测、落实差别化分级管控与豁免。在绿色施工管理过程中,重点工地工点加装交通工程环境监测设备,严格落实扬尘六个百分百管控措施,新进场非道路移动机械全部满足国Ⅲ及以上排放要求,盾构泥浆处理引进泥水分离与再循环利用系统,进一步提升项目绿色施工水平。


绿色隧道管理平台

得益于创新理念驱动,项目团队采用盾构及泥水综合处理先进技术和工艺,确保渣土通过管道运输到地面和泥水循环利用,还实现环境监测与喷淋降尘、污水处理设备智能联动。这样一来,盾构机注浆系统具备清洗功能,冲洗的废水收集后循环利用,达到零污染、零排放目标。

“施工过程中,我们创新采用的同步注双液浆工艺,也减少了对地面建构筑物扰动,保护了周边环境。”吴烁坦言。

自成立至今,项目团队结合现场施工已开展8项技术课题研究,并充分推广应用“五小四新”科技成果,采用先进合理的技术措施和现代化管理手段提质增效。团队成员昼夜连续奋战,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迎刃而解,熟练、掌握新技术运用,推广新技术应用,形成相关工法和专利。

目前,他们已发表《现浇隧道高抗裂清水混凝土制备与性能研究》《江阴靖江长江隧道工作井底板混凝土自防水技术与应用》等5篇学术论文,成功申报《关于一种泥水盾构施工废浆处理用室内抽滤装置》等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各1项,形成《长江漫滩区富水地层长大深基坑降水风险控制施工工法》等相关工法3项,已授权软著1项,充分展现出强大的专业施工能力和创新攻坚能力。


项目团队开展技术攻关

“项目团队以顽强的闯劲儿和拼劲儿,活跃在攻坚克难的任务中,赢得了业主及相关方的认可;围绕一个个瓶颈反复论证、优化方案是我们的工作常态。”王晓琼说。

如今,项目团队狠抓质量管控、质量攻关,严格技术方案编制,科学筹划,克服疫情等不利因素影响,持之以恒抓好各项施工生产工作,在破旧立新的过程中不断取得进步,赶超先进……

来源丨中铁十四局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处理。

帮助说明 | 法律声明 | 关于我们 | 收费标准 | 联系我们 | 留言咨询
靖江房产网 靖江房产网管理平台 地址:浙江省海宁市海宁大道与清波路交叉口长海大厦12楼1209室
0523-82268088
网站客服QQ:qq:1162233798
苏ICP备17061968号-1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