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风过骥沙
清嘉庆、道光年间,刘闻沙涨出,此地为长江边之滩地。相传清咸丰年间,扬中人王某为首在此围堤造田,取名东兴圩。其时,东、南两面堤岸常受江水冲南,有倒圩之虞。为此,王某筹资建有文昌庙于此,冀其镇守,遂得名镇东圩。又说,聚居村落为正东方向,故名正东圩。后形成集镇,为西沙集市贸易中心。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靖江县衙因台风吹塌,县署曾移驻于此。直至同治十一年(1872),知县叶滋森重建大堂并修内署还治。
1929年,正东圩建有民众教育馆,辟有科学、文艺、康乐等室,附有民众学校与施诊所。并创办“国术馆”,组织抗日救国会,开设用低利放贷。正东圩是民国时期西沙乡村建设最好的地方。
抗战期间,正东圩为靖西革命根据地。1940年8月,靖江进步青年黄辅民、徐梓人在正东圩首建青抗会。1941年实行民主建政,建立东兴区,自此正东圩易名东兴镇。
1949年4月,渡江战役时,十兵团司令部曾驻于正东圩,叶飞司令员在此下达了十兵团三个军渡江的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