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汁鸡既香且酥、骨酥肉嫩,蟹黄狮子头味浓咸鲜、软烂而形不散,荷叶桂花茵糕香甜软糯、软韧适中,大炉饼皮薄透香……
近年来,季市美食因其鲜而不俗、油而不腻、浓油赤酱等特点深受人们的喜爱,蜚声大江南北。然而,眼下餐饮业竞争日趋激烈、菜系花样繁多,传承久远的季市美食如何走向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记者日前采访了解到,季市镇欲走活传承中创新、加快产业化、加快“走出去”等“三步棋”。
第一步:在传承中创新
近年来,季市美食频频获美誉:“季市小吃”和“老汁鸡制作技艺”分别被列为靖江和泰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季市镇被评为靖江市餐饮名镇;第二届中国太湖美食节上“蟹黄狮子头”等菜肴获金奖……
去年,季市餐饮业实现营业收入8000余万元,销售老汁鸡20万只,酒酵馒头600万只,大炉饼20万份。季市美食市场份额不断扩大。
“对传统继承不足、对创新重视不够,都有可能让季市美食的发展走到尽头。”季市镇分管三产工作的镇人大副主席朱红千说,传统季市美食吸引食客的是鲜明的乡村特色,如今人们生活水平日渐提高,季市菜肴也需根据百姓口味不断创新。“当然,创新并不意味着摒弃传统、舍本逐末、盲目模仿。”他说。
一些传统的菜肴正变得更“新潮”。老季市私家菜馆结合现代健康观念,将一些“浓油赤酱”型传统菜肴转变为“清淡营养”型,既不失原有美味,又更合乎健康需求。多家大炉饼店除了制作传统的豆沙馅、肉松馅之外,又新增芝麻馅、果仁馅、鲜肉馅,并使用全新的精美包装。
美食文化的弘扬,离不开餐饮行业人才的培养。前不久,季市镇选派18名厨师和点心师,参加了市人社局、市烹饪协会开办的厨师、点心师培训班,全部获得厨师、点心师证书。
第二步:打造美食产业链
走进季市老街,转街过巷,能发现很多季市风味美食。“零散分布的各家季市小吃门店,制约了季市美食的进一步发展。”季市镇三产办主任刘汉其说。
如何克服?致力于发展季市美食的季市镇餐饮界人士利用前往全国各地参观考察的机会,留意各地著名美食,远到北京的“全聚德”烤鸭、山东省的“德州扒鸡”等地方特产,近如市内西来镇的骥洋食品公司,全都一一登门,考察学习其经营理念、品牌运作。在学习和对比中理清了思路:打造美食产业链,提升附加值。
在季市镇集镇上,建成“美食一条街”,这是靖江烹饪餐饮行业协会季市分会常务会长程新民眼下最大的心愿。他说,美食产业链要有载体,“美食一条街”就是最好的载体,建成后,各家季市小吃店将统一集中在这条美食街。而最重要的是,通过吸引民间资本,建立季市美食经营龙头企业。如此将目前的“百花齐放”变成“集群发展”,由龙头企业统一牵头,为各式面点、菜肴申请QS认证,在推广宣传、精包装方面求突破,乃至将季市美食打入超市,赢得更大的市场。
让人欣喜的是,打造美食产业链,已有先行者。在城区康宁路与东兴街的交界处,一家季市综合特色产品门市部近日已经装修完工,不日即将开业。
第三步:加快“走出去”步伐
眼下的靖江城区,季市私家菜馆、季市风味小吃、季市一品香等冠名“季市”的酒家饭馆遍地开花,蟹黄肉圆、头菜、下水汤等季市传统菜肴登上大雅之堂,让不少市民食指大动,并折服于其独特的民间风味。
现代化的经营模式让季市特色饮食有了持久发展的出路。据季市镇三产办统计,近年,靖江城区以季市特色为“金字招牌”的饭店已增加到近20家。
“季市菜肴要想名扬天下,必须走出靖江。”程新民说,这几年,季市美食沿着这条“走出去”的棋路,已有不少收获。
这两天,常熟市世贸中心附近,一家打“季市美食”招牌的常熟分店正紧张筹备,预计6月份开业。这家加盟店的总店,就是如今在靖江势头正旺的季市私家菜馆。常熟分店负责人是年轻女子王枫,今年年初,她来靖江时偶然走进季市私家菜馆,一尝美肴后主动找到菜馆总经理李建平,要求加盟。双方很快谈妥,李建平提供饭店设计方案,并派厨师、技术骨干前往常熟,确保季市美味真正传扬到常熟。日前,王枫还一口气拿下了苏锡常地区的季市私家菜馆的总代理权。上图为季市镇“老地方”卤菜店出售老汁鸡。(靖江日报)